【罗讷河的自然特征】
(1)自然地理。自日内瓦湖溯流而上,隆河起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脉。它形成于达马施托克峰(Dammastock,近3,658米〔12,000尺〕)的海拔1,800米(6,000尺)高的隆冰川,河水沿峰南侧下流。然后,河水穿过北为伯恩兹山地(BerneseOberland)拱形岩石、南为本宁阿尔卑斯山脉巍峨峭壁所形成的一些峡谷。
至马蒂尼(Martigny)后,隆河谷底较宽,河水成直角地向北奔泻,通过工字形河谷切穿阿尔卑斯山脉。然后,隆河的泥浆水倾入较平静、清澈的日内瓦湖,形成日渐增大的三角洲。
隆河道的第二部分自日内瓦湖开始。日内瓦湖位于瑞士和法国之间的盆地上,它是从前隆冰川在此抵抗力较弱的地面上刨削出来的大(580平方公里〔224平方哩〕)而深(305米〔1,000尺〕)的湖。日内瓦湖改变了隆河河道使其折向西南并滗出水中的沉积物;当隆河离开日内瓦湖时,河水又完全恢复了具有阿尔卑斯型河流特征的乳白色。就在日内瓦市下方,隆河接纳了那从白朗峰冰川倾泻而下、强而有力的阿尔沃(Arve)河。
从其与阿尔沃河交汇处到法国城市里昂,隆河穿过一些障碍:一系列又一系列起伏不平的侏罗山脉的山脊。这时,它切穿一些纵向和横向的深谷,形成一条复杂的工字形河道;这些深谷都是阿尔卑斯造山运动期间侏罗山脉升高所形成的。在贝勒加德(Bellegarde)镇,隆河接纳来自北方的瓦尔塞林(Valserine)河,并甩向南方,泻入现已被淹没在23公里(14哩)长的热尼西亚水库(GenissiatReservoir)的深邃峡谷之中。隆河还从北面接纳了安(Ain)河,又从左岸接纳了菲耶尔(Fier)河和吉耶尔(Guiers)河。
在里昂,隆河进入其第三部分,向南奔流至地中海。地中海的特点也是因其有此北-南向的阿尔卑斯型大河。隆河还有其主要支流索恩(Saone)河为其分洪泄流,索恩河是一条通向法国北部工业化地区的重要商业连接线。从里昂市向前,隆河流经位于中央高原和阿尔卑斯山脉之间的槽谷,这一槽谷就是第三纪(6,640万~160万年前)大海由此上升而覆盖现今隆河谷的一条海峡。在第三纪末期,海湾升高而暴露出较低的隆河河谷。隆-索恩走廊现已被第三纪时期的沉积物所埋没,其现今地面大部分是更新世期间(160万~1万年前)从阿尔卑斯山脉伸展出来的河谷冰川所沉积的岩屑形成的。这些沉积物,对于切穿结晶岩的中央高原的边缘成为深沟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点在维埃纳(Vienne)和塔因(Tain)皆可看出。因此河谷形成了一系列峡谷和盆地交替相间的形式,盆地常常因河冰和河水平面的不同而有一系列逐渐降低的阶地。隆河支流,尤其是阿尔代什(Ardeche)河,河水在泛滥中从中央高原倾泻到隆河时威力巨大而可怕,但从其左岸注入的阿尔卑斯型大河伊泽尔(Isere)河和迪朗斯(Durance)河对隆河河床沉积物和流量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蒙德拉贡(Mondragon)下方,隆河河谷变宽,过去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的沼泽地,现在已筑起一系列水坝和运河加以控制。
隆河三角洲始自阿尔勒(Arles)附近,伸至大海,长约40公里(25哩)。隆河分为大、小隆河两股岔流围绕卡马格(Camargue)区域。这一由冲积层形成的区域正在不断地伸入地中海。比较碎小的物体被水流冲向岸边形成隔断贝尔潟湖(EtangdeBerre)的滨外沙坝和沙洲。三角洲的一部分已被画作自然保护区,作为红鹳、白鹭、以及其他珍贵品种鸟类的繁殖栖息地。自1962年以来,福斯湾(GulfofFos)左岸已成为有港口设施、炼油厂、储油罐和钢铁厂的庞大工业集合体。
(2)水文。由于阿尔卑斯山脉的影响,隆河平均流量很大。里昂的流量达每秒640立方米(22,600立方尺);这里仅索恩河水就占每秒400立方米(14,100立方尺)。另有支流伊泽尔河所增添的流量为每秒351立方米(12,400立方尺)。由于受阿尔卑斯山脉融雪的影响,5月河水平均流量最高,而索恩河的流量1月最大。隆河春秋汛期的洪水巨大可怕,在三角洲正上方的博凯尔(Beaucaire)处流量达每秒13,031立方米(460,000立方尺)。因此,隆河水量丰沛,而从上到下差不多直到河口坡度都很大。例如,里昂距海330公里(205哩),而海拔高度为171米(560尺)。正如三角洲面积大小所证明的,隆河输送着大量冲积物,并有十分巨大的能量可切穿各种不同的岩石。所以今日的隆河很适合电力生产;过去虽不易于航行,但现在它却是从地中海到里昂的重要航运水道。
罗讷河流域处于北纬43°03'~46°05',东经4°32'~8°02'之间。流经瑞士西南部和法国东南部,西面是中央高原和塞文山脉,东面是汝拉山和阿尔卑斯山脉,里昂至马塞之间的干流地处罗讷低地。源头附近的阿尔卑斯山圣哥大海拔在1700米以上,至日内瓦湖海拔375米,里昂海拔161米。
法国东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最寒冷月(1月)的月平均气温为6~8℃,最寒冷时气温降至0℃以下;最热月(7月)的月平均气温为20~23℃。年平均降水量从西北的600毫米递增至东南的1000多毫米。
马赛属地中海型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霜期短、雨日和云量少、日照长、湿度低。里昂属大西洋渐弱型气候,其特点是冬季气温偏高。
上罗讷河属阿尔卑斯高山水文特征,从日内瓦湖至里昂,7月水位最高,1月水位最低。支流索恩河属大西洋平原水文特征,2月水位最高,8月水位最低。迪朗斯河位于下罗讷河中段,春季水位较高,受地中海的影响很大。下罗讷河下段属明显的地中海水文特征。
罗讷河水量丰沛,常常造成洪水灾害。1856年该河洪水流量达到12000立方米/秒,洪水冲毁了阿维尼翁城墙,给当地农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这是该流域历史上发生的最大洪水。1910年和1935年的洪水,淹没了该地区的数十万公顷良田。估计罗讷河千年一遇洪水流量为14000立方米/秒。
索恩谷地宛如一条走廊,在历史上就是沟通北海和地中海的重要通道,所以发展沿这条通道的罗讷河航运有重要意义。法国的几条河流均发源于中央高原,各河流的源头又比较接近,分水岭的高度不大,便于用运河把罗讷河与其它河流的航道连接起来。
【我要日内瓦的地形概况!】
日内瓦(Geneva) 是瑞士境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是瑞士第三大城市(第一大城市是苏黎世,第二大城市是巴塞尔,首都伯尔尼),位于西欧最大的湖泊--令人神往的 日内瓦湖之畔,法拉山和阿尔卑斯山近在眼前。
日内瓦坐落在风景如画的莱蒙湖畔,其南、东、西三面都与法国接壤。静静的罗纳河穿城而过,湖与河的汇合处,由数座桥梁连接着南北两岸的老城和新城。
【日内瓦是哪个国家的首都?】
日内瓦不是首都。
日内瓦(Geneva),位于日内瓦湖西南角,是瑞士联邦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一个世界著名的联合国城市。湖上大喷泉是日内瓦的象征,日内瓦湖光山色四季皆具吸引力,同时也是世界各国际机构云集的国际化城市。
瑞士还是欧洲历史最久的“永久中立国”,自1815年后从未卷入过任何局部战争和国际战争(包括一战和二战在内),所以热爱和平是融入了瑞士的国家基因之中的。
日内瓦是瑞士的第二大城市,仅次于第一大城市苏黎世,日内瓦人口数量约为20万人,这个人口量级放在我们国内,只能算是一个小城市,但是日内瓦却是一座国际知名的城市,因为有大量的国际组织或办事处都在日内瓦。
扩展资料
日内瓦市占地15.86平方公里,而整个日内瓦州为282平方公里,包括两块被沃州包围的土地(Céligny)。属日内瓦州的湖面积达38平方公里,并通常被称作“小湖”。日内瓦州仅有4.5公里的边境与瑞士其它州接壤。在107.5公里的边界线中,103公里是与法国接壤:北面是安省,南面是上萨瓦省。
日内瓦的海拔高度为373.6米,也就是上个冰河时期遗留下来的两块从湖中突起的巨石中最大的一块Niton石的海拔高度。这块石头纪尧姆·亨利·迪福尔将军选作所有瑞士测量工作的参考点。
日内瓦第二大河叫做阿尔沃河,并在城中心偏西流入罗讷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内瓦
【欧洲南部为什么会有冰川地貌】
因为阿尔卑斯山的海拔比较高。
【西班牙陆地面积有多大】
50万5992平方公里。大约比四川省(48万平方公里)大一点点。
包括西班牙本土、巴利阿里群岛和加那利群岛;还包括靠近摩洛哥海岸的西属主权地(休达、梅利利亚、戈梅拉岛、胡塞马群岛和舍法林群岛)和位于摩洛哥与西班牙中间的阿尔沃兰岛,摩洛哥对这些领土也声称拥有主权
【地中海文明的岛】
也是个不能忽视的小岛。全境由五个岛屿组成,其中岛面积最大,面积316平方公里,它处在地中海东西方的交界处。位于地中海中部的岛国,有“地中海心脏”之称。海岸线长180公里。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年平均气温21.3度,最高气温40度,最低气温5度。年平均降水量560毫米。该岛人口主要组成为阿拉伯人、西西里人、(法国)诺曼地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以及英国人。当地人说英语和一种带有闪族特点的马尔它语,也有很多人说意大利语。所有人信仰罗马天主教。历史上马尔它曾经最先被腓尼基人占领,后来是希腊人,再后来迦太基人,最后是罗马人。后来阿拉伯人、诺曼地地人、土耳其人,最后是拿破仑。19世纪初期英国人驱逐了法国人这里成为英国殖民地。
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提升了马岛的战略地位,这里成为蒸汽船到印度与东亚的装煤加运站。
二战中间,这里是德国与意大利轰炸最为彻底的一个区域。上个世纪该岛获得独立,成为一个宪政国家。
沿岸国家和地区
沿岸国家共有21个国家和地区,分为:
欧洲国家:(从西按顺序)西班牙、直布罗陀(英国海外领地)、法国、摩纳哥、意大利、 (岛)、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黑山、阿尔巴尼亚、希腊、塞浦路斯(岛)。
亚洲国家:(从北按顺序)土耳其、叙利亚、塞浦路斯(岛)、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自治。
非洲国家:(从东按顺序)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
曾经在地中海附近活跃过的国家:
Kingdom of Egypt 埃及
Hittite Empire赫梯帝国。赫梯人是公元前 2000~1200年间居住在叙利亚北部及小亚细亚的古代部族。
Kingdom of Israel 以色列王国
Kingdom of Judea 朱迪亚:古代巴勒斯坦南部地区,包括今以色列南部及约旦西南部。耶稣在世时,它是由希律王室所统治的王国,也是罗马帝国叙利亚行省的一部分。
Assyrian Empire亚述帝国
Babylonian Empire巴比伦王国
Persian Empire波斯帝国
Macedonian & Greek Empire 马其顿和希腊帝国
RomanEmpire 罗马帝国
Byzantine Empire拜占庭帝国
Sassanid Empire 萨桑王朝:波斯国的一个王朝(公元 224~651年),也是被阿拉伯征服以前的波斯国最后一个国王。萨桑时代以对罗马人、尼亚人和匈奴人发动的战争及祆教的复兴为标志 。
The Caliphate 哈里发(伊斯兰帝国)
The Crusader Kingdom 十字军统治时期
Saladin’s Empire 萨拉丁帝国
Mongol Empire蒙古帝国
Ottoman Empire 土耳其帝国
European Colonialism 欧洲殖民统治时期
腓尼基是地中海东岸的一个古老民族,公元前20世纪就建立了奴隶制城邦。公元前10世纪前后,这个民族的活动范围已达到了今天的塞浦路斯、撒丁岛、法国、西班牙和北部非洲等地。
美食
地中海美食泛指希腊、西班牙、法国南部和意大利等位处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各国的美食品种,海鲜是它的主题,加上健康的橄榄油,爽口的蔬果、醇厚的乳酪、香醇的葡萄酒等等,风味无穷。
神秘的失踪之门
飞机连续神秘失踪
1969年5月15日18时左右,西班牙海军的一架信天翁式飞机在地中海的阿尔沃兰海域莫名奇妙地栽进了大海.机上有8名工作人员,飞行高度很低,驾驶员很可能是想强行水上降落而未成功.机长麦克金莱上尉侥幸还活着,被救起后却说不清飞机出事的原因.出事地点离海岸仅一海里,人们打捞起两名机组人员的尸体,军方派军舰和潜水员仔细搜寻了几天,另外5名人员始终没有找到.
1969年7月29日15时50分左右,西班牙海军的另一架信天翁式飞机在同一海域执行反潜警戒任务时又神秘失踪.机长博阿多上尉发出的最后呼叫是我们正朝巨大的太阳飞去.这令人们无法破译.军事当局动用10余架飞机和4艘水面舰船搜寻了广阔的海域,仅仅找到失踪飞机上的两把座椅.
1975年7月11日10时30分,西班牙空军学院的4架萨埃塔式飞机正在这一海域进行集结队形的飞行训练.突然一道闪光掠过,紧接着4架飞机一齐向海面栽去.营救队仅找到了5名机组人员的尸体.
阿尔沃兰海域被称为西地中海的死亡三角区.据统计,从二战结束到1969年的20多年和平时期,此处竟发生过11起空难,229人丧生.飞机经过该海域时,机上的仪器和无线通讯都会受到奇怪的干扰,甚至定位系统也常出毛病,以致搞不清自己所处的方位.该海域被飞行员惊恐地称为飞机墓地.
舰船相继失事
1964年7月26日22时30分,特纳里岛海岸电台收到一轮船发来的含糊不清的SOS呼救信号,但却没报出船名和方位.23时整,该电台又收到一个相同的告急信号后就什么也听不到了.后来知道,该船是名叫马埃纳号的捕渔船,有16名渔民丧生.第二天上午10时45分,该电台又收到另一艘渔船发来的电报,说在该海域发现了7具穿着救生衣的尸体.经3天搜寻,又先后找到5具尸体,其余4人下落不明.但令人疑惑的是马埃纳号在相隔半小时的两次呼救信号中船员怎么没能逃生?为什么两次都报不出自己的船名和方位?如果说穿救生衣的人是被淹死了的话,可遇难地点离海岸仅一海里,为什么这些水性娴熟的船员竟连一人也没能游到岸边?船员被饿死的说法也站不住脚,因为最先被捞出的7人最多只在海里呆了9个小时.船上也没有发生过爆炸事故,因为被捞人员尸体没有伤痕.该年8月8日,西班牙报纸刊登该消息说:没有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
如果说渔船失踪还不能说明更多问题,那么装备先进仪器的潜艇连续失踪更具神秘性.
在地中海土伦湾海域,从1964年到1989年的25年里,有6艘潜艇失踪,而这段时间里全世界潜艇遇难事件共有11起.这6艘遇难潜艇有4艘是法国的.土伦海域的海底有许多深沟,被任务是试验深潜器性能的好地方.1968年1月20日,载有52名艇员的法国潜艇密涅瓦号在该地试验时突然失踪.法国军方派出30多艘装有先进声纳仪的海军舰船、侦察机及救生机立即搜寻.应法国要求,美国也派出专门用于海底搜寻工作的船只海燕号进行协助.此时海燕号也在同一海域搜寻两天前失踪的以色列潜艇达咯尔号.经仔细搜寻没有找到任何遗物,密涅瓦号和达咯尔号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至今没有任何音讯.
两艘潜艇在两天内与同一海域神秘失踪,让人们感到困惑和不可思议.所有假设都被法国军方的专家否定.法国军方说:那种认为它们遭到一个敌人进攻的假设,就像它们失踪本身一样神秘,异想天开.
海底法老古城 千百年来,在古希腊的寓言、神话和史诗中都先后多次提到地中海边曾经有过一个极其强盛的城市-----埃及法老城.西文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中,详细地描述了访问埃及法老城时的见闻,例如港口伊拉克利翁和城中壮观的大力神庙宇殿堂,该地是当时许多宗教的朝圣之地.但这个文明城市却在2400多年前神秘消失了.更令人奇怪的是在古埃及的正史里却没有该城市的任何文字记录.自从1870年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根据《荷马史诗》中的描述发掘出特洛伊古城后,人们才相信《荷驶洁》并不是神话.但失落的法老城又在那里呢?1988年,由世界著名考古学家组成的专家小组借用电磁波在内的高科技,才在埃及北部的亚历山大港海岸30米深的海底发现了法老城下,可能所在地.考古学家在海中打捞出黑色的狮身人面像和伊希斯神像,据推测可能是女王克利奥佩特拉的父亲--托勤密十二世法老.
2000年6月,当身着潜水服的考古学家最终潜入海底时,终于发现了该城的宫殿遗址.根据文物判断,该城大约修建于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考古学家们还发现房屋倒向同一方向,预料可能是地震使该城迅速沉入海底,因为这里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000年6月3日,法老城被发现的消息通过电波传遍了全世界.埃及考古权威人士阿里·贾拉巴兴奋地说:(这)是海洋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古埃及神秘地从地上到海中,实在太丰富了.考古学家们将会同有关专家对法老城和打捞上岸的黑色狮身人面像、伊希斯神像进行最后的鉴定.最后证实法老城以及水下的宫殿就是克利奥佩特拉父亲的宫殿.
神秘的地中海及其周边古代文明,尽管神秘莫测,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人们总会有一天能够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把其真面目查出个水落石出.
海洋名词
地中海是海的一种。所谓海,是指大洋的边缘部分。按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分为边缘海、地中海、内海。
地中海,是位于大陆之间的海,又称“陆间海”。面积和深度均较大,有海峡与毗邻海区或大洋相通。如欧、亚、非三大洲之间的“地中海”。
位于南、北美洲之间的加勒比海也属于地中海。
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表现为夏季干热少雨,冬季温暖湿润,这种气候使得周围河流冬季涨满雨水,夏季干旱枯竭。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活动频繁,气候温和,最冷月均温在4~10℃之间,降水量丰沛。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云量稀少,阳光充足。全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冬半年约占60%~70%,夏半年只有30%~40%。冬雨夏干的气候特征,在世界各种气候类型中,可谓独树一帜。
地中海气候的成因主要是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在世界十多种气候类型中,全年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中,除地中海气候外,还有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和热带沙漠气候(信风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规律是位于南北纬30~4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是唯一的除南极洲以外,世界各大洲都有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地区中,以地中海沿岸最为明显。其他地区如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区和澳大利亚西南及东南沿海等。其分布区大多经济比较发达,也是世界热点地区。
饮食方式
所谓地中海式饮食指的是食用大量水果、蔬菜、豆类、谷类和摄入橄榄油之类的非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吃少量的乳类产品、肉类、鸡鸭;“适量的”多吃鱼类;以及用餐时喝点葡萄酒。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小组过去也曾经发表报告,说明这种饮食习惯能够减少患上老年痴呆的风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疗中心的医生斯卡米斯在最新一期的《神经病学》杂志上说,老年痴呆症患者在进食的时候越严格遵照地中海式饮食(Mediterranean-style diet),生命就能延长越久。较早时,在英国进行的另一些研究也发现,地中海式食物能帮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改善症状。
艺术风格
地中海周边国家众多,民风各异,但是独特的气候特征还是让各国的地中海风格呈现出一些一致的特点。通常,“地中海风格”的家居,会采用这么几种设计元素:白灰泥墙、连续的拱廊与拱门,陶砖、海蓝色的屋瓦和门窗。
当然,设计元素不能简单拼凑,必须有贯穿其中的风格灵魂。地中海风格的灵魂,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蔚蓝色的浪漫情怀,海天一色、艳阳高照的纯美自然”。地中海文明的起源
三千年前,盲人荷马曾经在史诗里这样描绘传说中的克里特岛:远处深蓝色的大海上,有一个名叫克里特的大岛屿。岛屿四周伴有海浪的冲刷,富饶而美丽。那里人口稠密,有九十座城镇,其中最大的一座叫克诺索斯。
克诺索斯王宫是希腊克里特米诺斯文化的象征,是当时米诺斯王朝最繁华的首府。按照地壳说法推算,在这里爱琴海上称雄的克里特人,与建造巨石神庙的人们,应该是同一个祖先。那么,今天,在这座美丽的岛屿之上我们有可能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吗?
克里特米诺斯人的身份至今还是个谜,不过,克诺索斯如同迷宫一样的风采和高超的建造技术,以及优美雅致的艺术形式,都在回答着巨石神庙的质疑,到底谁才是地中海文明的起源?
如果说巨石神庙是封闭的文明奇迹,那么克里特克诺索斯王宫则预示了不同的文明进入到了一个重要的交流时期。在旧港口附近,我们发现了一些古老的要塞、海关和货栈遗迹,这里无声地诉说着过去克里特岛航海贸易的辉煌。
当交流的船只到达希腊后,克里特文明便迎来了它的一个新繁荣。从以雅典为中心的发展时期,到亚历山大东征,在与部分东方文明融合之后,古希腊文明逐渐成型,并演变成为欧洲文明的发展源头。
熙来攘往的行人和拥挤喧闹的街头,让雅典有着和其他很多城市一样的生活节奏。唯有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里的古代遗址,还时时地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拥有过的辉煌。雅典,这个两千多年前欧洲文明的中心,究竟该如何让今天的人们凭吊?
自由民主制度使希腊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最终它赢得了马拉松战役,打退了波斯人的进攻。希腊人为了向守护神雅典娜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在卫城山上修建一座新的神庙—帕特农神庙。
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由于它坐落在卫城山上的最高处,使得你无论在雅典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它。46根粗大的多立克石柱环绕神庙,聪明的工匠采用各种视觉矫正的方式让它们看上去雄浑而不显得笨重。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全盛时期建筑与雕刻的主要代表,它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纪念碑,代表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因此,被称为“神庙中的神庙”。
这里曾经引领了西方的文明,但却没能阻挡住战火的侵袭,在无数次的战争后,今天的帕特农神庙只剩下了断壁残垣。那尊守护卫城的雅典娜神像,也悄然的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中。
但是,由于罗德岛的太阳神赫里欧斯是雅典娜的哥哥,是她和卫城的守护者。因此有人这样说,罗德岛大巨像的消失,是导致卫城失守的主要原因。
世界公认的古世界七大奇迹有两处在埃及,一个是名列榜首的古埃及金字塔,另一个就是亚历山大灯塔。
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古世界七大奇迹如今只有金字塔仍巍然屹立,而亚历山大灯塔则被认为是最后一个消失的奇观。这座当时历时40余年修建的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它又是如何消失的呢?
关于亚历山大灯塔的外观和具体位置,还没有一个确凿的说法。在古钱币上,在艺术家的作品上,亚历山大灯塔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版本。但我们在一位阿拉伯旅行家的笔记中找到这样一段关于灯塔的记载:灯塔建在三层台阶之上,在它顶端的一间导航室里,白天有一面镜子在反射日光,晚上通过燃烧的火焰引导船只。
直到1994年,一个考古学队在地中海深处发现了线索,据说那正是亚历山大灯塔的残骸。
越来越多的证据,正在拼凑着亚历山大灯塔的轮廓。
罗马人对于角斗表演的痴迷持续了大约700年的时间,每年在这里都会举行100天左右的角斗活动。
在那个沉迷角斗的时代,角斗场成为了地中海世界的缩影,罗马帝国的帝王几乎把整个世界都当成了斗兽场。罗马几经征战、一度扩张,不仅成为了地中海的霸主,而且一跃成为了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两百多年前,沿着阿庇亚大道,德国诗人歌德用了32天的时间步行走到了罗马。据说,罗马文物古迹之多使得这位大文豪惊讶不已。但是最让他赞叹的不是罗马,而是一座消失了近千年的城市—庞贝。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突然喷发,庞贝城在两天时间内埋葬在火山灰底下。近千年的时间,人们再也找不到它的任何踪迹,和土耳其的特洛伊城一样,庞贝成为了美丽的传说。直到18世纪,庞贝古城才被偶然发现。